查看原文
其他

“红”动家园——鄂前旗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势头正旺


地处北疆 ,鸡鸣三省 ,肩抵统万城,腰环无定河,古老文明悠远流淌,时代豪歌激情高唱,沃野苍苍飘荡着马兰花的芬芳,草原莽莽迸发出蒙古马的力量。

这里是红色明珠,鄂托克前旗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,使这里成为我党在内蒙古地区开辟的第一个根据地,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,党的民族政策、民族理论、民族自治政策和统战政策在这里发源。

鄂托克前旗以全域旅游为契机,以红色领航,将红色资源转换为品牌价值、教育价值、旅游价值、经济价值,走出一条红色教育与红色旅游融合共生、红色资源与市场配置多元互补、红色产业与人民群众互利共享的红色旅游发展新路子。“建设内蒙古西部红色旅游集散中心、打造全国红色培训教育基地”呼之欲出。

打造“红色+”阵地凝心气

近些年来,鄂托克前旗深入发掘“红色矿藏”,打造红色研学矩阵,变红色资源为红色优势,让革命文物“活起来”,让红色旅游流行起来,让红色基因传承下去,让游客的心气凝聚起来。

经过几年的修葺完善,今天,以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为核心,以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、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、城川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站陈列馆、王震井纪念园、马良诚顾寿山烈士纪念陵园、滴哨沟战场纪念园、城川红色拓展基地、城川红色集训中心为补充的红色教育基地群坐落鄂托克前旗。

以百年民族政策民族理论展览、国防教育展览为主要内容的城川红色旅游区成功申报国家4A级景区,红色教育培训红色旅游线路列景式教学馆和民族团结纪念园,进一步升华延安民族学院办学理念,填补研学团队民族团结、国防教育理论教育的空白,全力构建起以城川为核心、辐射周边的红色研学、红色旅游发展新格局。

正在逐渐被挖掘和利用的 70 多处红色革命遗迹,也在不断显现自己的价值,形成多条以“红色记忆”为主、多种文化交相呼应的精品旅游线路,城川被纳入全区十大红色旅游线路。

如今,这片饱经革命烽火洗礼的土地上,处处都是红色景点,处处都是红色课堂,一个新型红色文旅矩阵崛起于中国西北大地。

构建“红色+”模式聚人气

鄂托克前旗拥有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3个,3A级旅游景区1个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。作为红色旅游发展探索者,鄂托克前旗深推业态融合,实践出一条富有自主特色的“红色+”模式发展的创新之路。

“红色+研学”,依托红色教育培训基地,承载全国范围内的干部红色教育和青少年红色研学;“红色+观光旅游”,创新将红色教育基地群与大沙头、上海庙欢乐大草原、水洞沟(北区)等景区相衔接,形成独具一格的红色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;“红色+乡村旅游”,将全旗乡村振兴示范村、产业发展示范户、实践教学户、红色研学户、农家乐、牧家游全部列入红色旅游线路中;“红色+节庆文化”,融合红色文化和本土民族文化,拍摄大型音乐剧《石榴红了》,建设民族文化博览园,打造“圣火文化节”“马兰花节”“自驾车文化旅游节”等品牌节庆活动,推动红色旅游跨越发展。

鄂托克前旗正加速推进城川寨子民俗村和红色影视基地等红色项目,全面提升大沙头、上海庙欢乐大草原、水洞沟(北区)等现有景区品质;敖镇通用机场通航,为红色旅游开辟了空中跑道;贯通了3条连接红色旅游节点的等级公路;大力推进旅游厕所、旅游交通、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基础配套建设;建成大数据中心、智慧旅游系统、“i前旗”移动终端,为产业集群插上“智慧”翅膀。

如今,一个连点成线、连线成面的红色旅游矩阵崛起于中国西北大地,追随者、信仰者,接踵而至。2018年以来,鄂托克前旗红色教育基地承接培训班次726期,培训学员43万余人次,接待游客110万余人次,实现教育培训和红色旅游收入36亿元,学员游客满意度达97%以上。这些只是鄂托克前旗红色旅游发展成绩的一个缩影。

延伸“红色+”链条汇财气

鄂托克前旗积极寻找红色文化、产业富民的最佳契合点,打造集文化展示、产品制作、旅游休闲、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,配套发展吃、住、游、购、娱和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,推动红色文化与蒙元民俗文化体验、农畜产品生产销售、工矿企业参观调研等各类资源的互融、互动、互进,实现点上服务菜单式、面上服务一条龙。促进红色旅游转型发展,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化,打造出一个红色旅游“跑”起来、红色产品“活”起来、红色带动“火”起来、老区人民“富”起来的产业集群。

以农畜产品、民族手工艺品、红色文化产品为主的“城川寨子”旅游产品,进行线上线下配送,实现地方特色产品就地转化增值。同时,将当地农牧民紧紧吸附在红色产业链中,带动形成了物业管理、园林绿化、门岗安保、研学教练等工作岗位10余种,衍生出实践教学点、红色研学户58家,红军餐、大锅饭、农耕体验120余家,直接带动1000余户合作社、农牧户和5000余名农牧民的就业创业,农牧民人均收入持续领跑全市。

红色旅游,一个永不褪色的朝阳产业,正以其巨大的市场潜力、新兴的产业活力和无限的牵引动力,成为鄂托克前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。

红色基因传承地,大美鄂托克前旗,未来可期。

END


来源:鄂尔多斯日报

鄂尔多斯日报社全媒体记者:张晓艳

编辑:贺龙 师珊珊

校对:吴君琰


更多新闻内蒙古“萨日纳”奖评选结果揭晓!鄂尔多斯这些作品及个人获奖!
教育部:2020年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